"长相忆"这件小事,竟被他们玩出了新花样!
最近刷到YiTuYu艺图语的新系列插画,突然想起去年冬天在苏州园林里迷路的事儿。那天青石板泛着寒气,拐角处的腊梅枝影斜斜映在白墙上,恍惚间觉得有双眼睛在廊下注视我,一回头却只有风铃叮当。你说这古风意境啊,像不像一碗温热的黄酒?初尝甜滋滋的,后劲却让人整宿睡不着。
朋友说这叫"氛围感焦虑",现在的年轻人啊,嘴上说着要断舍离,手机相册里却偷偷存着前年中秋的月亮图。我倒是觉得艺图语的设计师们很懂这种矛盾,你看他们去年七夕的"鹊桥BUG"主题,把传统喜鹊元素换成像素风代码,评论区有人留言:"看到破碎的二进制银河,突然想给前任发条短信,结果发现早被拉黑了"。
上个月在798看展时遇见件趣事。有个姑娘穿着改良汉服在《长相忆》装置前自拍,突然指着投影里浮动的簪花说:"这和我奶奶压箱底的银簪一模一样!"后来聊天才知道,她奶奶年轻时是裁缝,总把零碎布头拼成荷包送人。现在的国潮设计不也是这样么?把零散的记忆碎片重新缝合,倒比完整的故事更戳心窝子。
有回跟做UI设计的朋友喝酒,他吐槽甲方非要往古风海报里加emoji表情。结果成品出来大家都惊了——水墨山水间飘着个流泪猫猫头,配文"云中谁寄锦书来,等得我手机都要没电了"。这让我想起艺图语上新的"电子相思笺",用动态粒子模拟飞花传信,加载进度条每走1%,屏幕就多片凋零的枫叶,当代人的思念可不就是这样既即时又延迟么?
听说他们最近在搞"记忆修复计划",把用户投稿的老照片用AI重新上色。有张1978年的结婚照特别戳我,新娘捧花居然是路边摘的野菊,修复后花瓣上的露珠闪着光,像极了年轻人现在爱用的"破碎感"滤镜。或许每个时代都有自己表达思念的密码,从前是八行笺,现在是朋友圈仅三天可见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