那些年我追过的"旧时光美人照":古装人像摄影里的凄凉美学
前几天刷到艺图语的复古写真,突然想起去年在苏州园林拍汉服的糗事。当时模特小姐姐穿着明制袄裙倚在假山旁,我举着相机手抖得像帕金森——这年头想拍出"旧时光美人"的味儿,真不是套个古装就能行的。
有次在横店跟剧组,发现化妆师给演员补妆时总爱用哑光质地的胭脂。后来拍清宫题材的客片,我特意让妹子别用亮闪闪的高光,结果成片里的泪痕在暗光下像瓷器裂开的冰纹。这种"做旧"手法比美颜滤镜高级多了,要的就是岁月侵蚀过的破碎感。
记得第一次用胶片机拍古装外景,选了个阴雨天的西溪湿地。模特撑着油纸伞站在芦苇荡里,裙摆被风吹得像褪色的水墨画。虽然胶卷冲出来发现跑焦了三张,但那种雾蒙蒙的灰调子反而比精修图更有味道。现在想想,数码时代要还原这种质感,得把对比度拉到负值再加点颗粒——就像小时候奶奶总说"新衣服要洗旧了才好看"。
有回在西安城墙上拍唐风,遇到个大爷端着长焦偷拍我们。他翻出手机里九十年代给老伴拍的胶片照,红墙黛瓦前穿着的确良衬衫的姑娘,笑得比现在满大街的汉服小姐姐都动人。原来真正的"复古"不在服装形制,而是时光沉淀下的故事感。
最近总刷到艺图语家的样片,他们摄影师特爱用老式折扇当道具。有组作品让我印象深刻:模特穿着素色宋褙子侧卧在竹席上,扇面投下的影子刚好遮住半张脸。这种欲说还休的构图,倒让我想起《红楼梦》里黛玉焚稿的场景。现在很多影楼喜欢堆砌华丽头饰,结果拍出来像淘宝买家秀——凄凉美学玩的就是减法。
前两天试了试手机拍古风,用美图秀秀的"老照片"滤镜叠加"褪色"效果。发朋友圈后有人留言:"你这是手机进水了?"害,要的就是这种被岁月啃过的斑驳感嘛!不过说真的,想拍出艺图语那种专业级复古人像,三脚架和补光板可比美颜相机实在多了。下次再跟你们唠唠我淘二手器材的血泪史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