做电商的朋友们最近总问我,为啥人家完美日记、三顿半能在朋友圈刷屏?其实啊,这年头社交平台早不是发发广告的地方了。咱们自己摸索着发现,把小红书的种草套路搬到抖音搞直播,再让用户去微信群里晒单,这套组合拳下来曝光量直接翻倍,就跟去年我们给某国产美妆品牌搞的"全网找平替"活动似的,硬是用素人测评视频把天猫店流量顶到了类目前三。
有人可能觉得不就是多发点内容嘛?前阵子给朋友推荐个代餐奶昔,发现他们光在抖音投信息流效果越来越差。后来我让运营小妹把直播间切片剪成20秒短视频,配上"办公室摸鱼吃这个居然瘦了"这种文案,直接往快手和视频号同步发,结果用户自己把视频转到家族群,连带中老年群体都开始下单。所以说内容要足够真实到让用户想主动分享,就像你发现好用的东西肯定会安利闺蜜一样。
说到互动,咱们之前踩过坑。某次让客服用官方号在微博疯狂@明星粉丝团,结果被骂蹭热度。后来学乖了,专门找那些评论区活跃的用户搞定制化服务。记得有次用户在小红书晒单说面膜纸太大,我们马上回复:"姐妹脸小惹人羡慕!私信地址给您寄小脸专属版",这条回复被顶上热评,当月复购率涨了15%。所以说把社交平台当朋友圈来经营,比花钱买广告位管用多了。
现在很多品牌都爱找KOL合作,但咱们发现素人比头部网红更带货。之前合作过某个只有3万粉丝的美妆博主,她那条"油皮亲妈粉底液"的视频被搬运到B站,居然带出200多万播放量。关键是她会教粉丝怎么用淘宝的拍立淘找同款,无形中把流量引到电商平台。这种玩法就像在夜市摆摊,旁边卖烤串的帮你吆喝,客人自然愿意多逛几家。
不过要提醒大家,别光盯着曝光量数字。上个月我们给某家电品牌做推广,抖音播放量破千万,结果成交转化不到1%。复盘发现视频都在炫科技感,完全没说清楚为啥比传统家电省电。后来改成让真实用户拍家里电费单对比,虽然播放量降到300万,但转化率直接翻三倍。所以说社交媒体的核心是让人记住你,而不是记住数据,这跟追姑娘不能光送花得走心一个道理。
说到私域流量,我发现很多商家把用户往微信群里一扔就不管了。有次看到某个母婴品牌在群里搞"育儿经接龙",接满100条就抽奖送湿纸巾,结果群消息刷到凌晨两点。这种玩法成本不到500块,带来的复购比投万元广告还高。其实就跟小时候集干脆面卡片似的,让用户觉得参与就有惊喜,比直接打折更有吸引力。
对了,最近看到个狠招。某零食品牌在拼多多直播时,故意让主播"手滑"设置错优惠券,然后发微博说运营要扣鸡腿,引得网友疯狂截屏传播。虽然第二天澄清是营销活动,但话题阅读量直接破亿。这种骚操作就像考试作弊被老师发现,反而让全班都记住你的名字,不过玩多了容易翻车,建议谨慎尝试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