如何评价女刺客微密圈作品内容?一探背后的秘密
最近总刷到有人讨论“女刺客”在微密圈的作品,搞得我也忍不住去翻了几篇。说实话,一开始我以为就是普通的美女写真,结果点进去才发现,这姐们儿的脑洞简直像被外星人改造过。她拍的东西既不像网红打卡照,也不像纯艺术创作,反而有点像《银翼杀手》里赛博朋克风的早餐煎蛋——说不清但莫名带感。
我印象最深的是她去年发的一组《霓虹葬礼》。照片里她穿着荧光绿的旗袍,坐在一堆破旧电视机中间,背景音乐是唢呐混着电子音效。评论区有人说是“赛博民俗”,也有人骂“阴间审美”,但播放量直接冲到了平台前三。后来听说这组图被某潮牌买去当宣传素材,结果发布会现场真搞了个“电子灵堂”,模特端着电子蜡烛走秀,直接把时尚圈给整不会了。
不过她也不是每次都能让人看懂。上个月发的《量子泡面》系列,画面里她戴着VR眼镜嗦泡面,碗里飘着马赛克像素块。我盯着看了半天,愣是没搞懂这和“刺客”有什么关系。倒是有个程序员粉丝留言说:“这不就是我加班时的精神状态?”结果这条评论被顶到第一,反而让作品莫名其妙火出圈。可能这就是玄学吧,有时候用户比作者还会解读。
说到用户反应,我发现她的粉丝分成两大派。一派是冲着视觉冲击来的,比如那个用废旧电路板拼成头饰的造型,直接让硬件发烧友集体高潮;另一派就迷她的文案,像什么“用美颜相机杀死昨天的自己”“在算法里藏一把匕首”,中二但够扎心。有个00后粉丝告诉我,他们班同学现在写作文都模仿她的句式,老师批改时还画过问号:“这是新概念作文大赛漏网之鱼?”
不过最让我好奇的还是平台算法。按理说微密圈推的都是精致生活博主,她这种“暗黑实验风”能活下来简直是奇迹。直到有次看到她在直播里吐槽:“每次发完作品都得跟审核大战三百回合,有次把血红色滤镜调成粉红色才过审,结果粉丝说像凶案现场打了柔光。”突然觉得这姐们儿能红,除了内容够疯,可能还因为在规则边缘蹦迪的本事——就像用水果刀切生日蛋糕,危险但刺激。
有朋友说她背后肯定有团队包装,但翻了她三年前的早期作品,画风已经是“阴间小剧场”了。那时候她拍过用泡面桶当皇冠的“垃圾堆女王”,评论区只有7条留言,3条还是骂她浪费粮食。现在想想,坚持用同款精神病画风熬到被算法发现,也算是一种行为艺术吧。就像你老家巷子口的怪味豆摊,开始人人嫌弃,突然有天被美食博主拍成vlog,直接变成网红打卡点。
不过话说回来,她的作品总让我想起以前玩《刺客信条》的感觉——你以为在老老实实爬墙,结果突然掉进BUG里卡出隐藏地图。可能这就是当代网生代的生存策略?用混乱对抗算法,用荒诞解构精致,顺便在次元壁的裂缝里塞点私货。至于背后的秘密……我猜连她自己都没想明白,就像你问魔术师兔子怎么变出来的,他只会说:“别问,问就是量子力学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