刷到"抖音女刺客"的微密圈那天,我正蹲在出租房吃泡面。她刚更新的九宫格照片差点让我把泡面汤洒在键盘上——镶钻的高跟鞋、游艇甲板上的香槟浴、手腕上那块闪瞎眼的理查德米勒,这哪是网红日常,简直是《小时代》番外篇。
说真的,我朋友圈里最有钱的拆迁户都没她这么敢晒。 但仔细想想不对劲啊,上个月还在直播间教人拼夕夕砍价的邻家小妹,怎么突然就混进上流社会了?后来才知道,她花2万8租了套三亚别墅拍素材,游艇是按小时计费的摆拍道具,连手里拎着的爱马仕都是二手平台租的。这波操作让我想起老家村口王寡妇的塑料玫瑰花,远看艳丽近看掉漆。
有次刷到某十八线小模特的爆料视频,她边卸妆边说:"你们看到的法式早餐是凌晨三点拍完夜戏的宵夜,露背晚礼服底下贴着八个暖宝宝。"这话让我想起去年双十一,我表妹在直播间卖假发片,自己头顶都快秃成地中海了。这些活在滤镜里的姑娘们,就像被美颜相机过度磨皮的证件照,真实度还没街边算命先生说的准。
最让我细思极恐的是她们的「人设保鲜期」。记得前年有个叫"沪上名媛"的账号吗?每天晒五星级酒店下午茶和跑车副驾驶视角,结果被扒出是城中村发廊的洗头妹。现在这行当比奶茶店还卷,听说有人专门做"人设租赁"生意,从豪车钥匙到奢侈品包装袋都能按天出租,跟共享充电宝似的扫码就能用。
前两天看到个数据把我惊着了——某微密圈头部博主每月P图修片的费用,比我家楼下菜市场卖猪肉的老王月收入都高。她们就像活在楚门的世界里,精心布置的每个场景都在等待观众按下"付费观看"的按钮。这让我想起小时候玩的万花筒,转来转去都是彩色碎片的排列组合,看着绚烂夺目,拆开来看不过几片塑料纸。
不过话说回来,谁还没在朋友圈装过X呢?上周我不也借了同事的Switch拍照假装自己通关《塞尔达》了么。只是当这种表演变成生意,当点赞数直接挂钩银行卡余额,那些看似奢靡的日常就成了精心设计的剧本杀。就像我老家村口那棵挂满LED灯的假桃花树,白天看是塑料,晚上看倒真像那么回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