最近总听朋友聊起小u优优子的微密圈,我特意蹲了三天终于搞到账号。点进去第一反应是:"这姐们儿拍东西怎么像在玩俄罗斯方块?" 那些看似零散的日常碎片,偏偏能让人蹲在厕所刷到忘记时间。有次凌晨三点刷到她的《便利店夜话》,画面里冰柜的冷光打在过期三明治上,硬是让我想起了初恋送我的那盒发霉巧克力。
要说最抓人的还得是那种半醉半醒的拍摄风格。比如上个月爆火的《天台日记》,她把晾衣绳上飘着的校服拍得像在跳现代舞,背景音是楼下阿婆骂孙子别把篮球往晾衣架上扔。我表妹看完后魔怔似的,愣是把家里阳台的破扫帚拍出了爱马仕新品既视感。不过说实话,有些作品刚开始看真觉得是手机没拿稳,多看几遍才发现像素堆叠里藏着会呼吸的城市切片。
朋友说小u特别会玩"场景悖论"。有组便利店系列明明拍的是关东煮,但镜头总往收银台旁边的计生用品货架扫。最绝的是她给这组配的文字:"深夜的鱼丸和套套都是热乎的"。这让我想起去年在全家买关东煮,结果被后面排队的大哥误认成店员要求加热饭团的社死现场。
她的微密圈还有个隐藏功能——都市人类学观察室。前阵子她发了组地铁早高峰实录,把打工人挤成沙丁鱼的场景拍得像行为艺术展。评论区炸出一堆社畜吐槽,有人甚至根据领带颜色扒出了自己上司的账号。不过我更好奇的是,她是怎么在早八点人贴人的情况下还能腾出手举相机的?
说到这不得不提那些谜之互动的粉丝社群。上周她突然发了个投票:"便利店偷吃关东煮该蘸第几格的酱料?" 评论区瞬间分成甜辣党、芥末党和原教旨主义派,最后连7-11的官方号都跑来围观。这种把日常琐事搞成网络战役的能力,我怀疑她上辈子是菜市场砍价协会荣誉会长。
有朋友问我她作品值不值那个订阅价。这么说吧,看她的微密圈就像拆盲盒,你永远不知道下一期是治愈系还是致郁系。上次看到她把雨夜路灯拍得像流泪的琥珀,转头就放出炸鸡店后厨油锅起火的4K慢镜头。我现在养成了边看边备胃药的习惯,毕竟谁也不知道下一帧会不会突然戳中泪腺或笑穴。
对了,听说她最近在评论区征集粉丝的童年老照片。我翻出小学时穿着粉色蓬蓬裙在少年宫门口比耶的照片发过去,第二天就在她新作品里看到了——被P成了坐在外星飞碟上啃辣条的星际特工。评论区都在问:"这个用辣条征服宇宙的小女孩到底是谁?"