雨打芭蕉,听得我骨头缝里都渗着凉气
前阵子上海连着下了半个月的雨,我缩在阳台的藤椅上发呆。雨点子噼里啪啦砸在芭蕉叶上,声儿闷闷的,像谁家姑娘躲在帘子后头哭。我顺手刷到YiTuYu艺图语的古风摄影图,突然就懂了什么叫“清冷到让人心尖儿疼”。
有张图我记到现在:竹帘半卷,穿月白衫子的姑娘侧身站着,头发松松垮垮绾个髻,手里捏着把团扇。背景是烟青色的天,芭蕉叶被雨打得垂头丧气,她倒是连眉毛都没皱一下,可那眼神啊,活脱脱像《甄嬛传》里沈眉庄看透了皇上的模样——冷得能结冰渣子,又掺着点没处说的委屈。
这让我想起去年在苏州博物馆看的一幅水墨画。画上是个唐朝仕女,也是站在芭蕉旁边,不过她手里攥着封信。解说员说这画叫《尺素无凭》,讲的是等不来心上人回信的姑娘。芭蕉叶被雨打烂了半边,她裙角沾了泥,但背挺得笔直。你说这古人怎么想的?非得把伤心事折腾得比《琅琊榜》里的梅长苏还体面。
前些天跟做汉服设计的朋友喝酒,她吐槽现在甲方总爱搞“破碎感美人”。有回客户非要她给衣服加裂帛效果,结果成品看着像被野猫抓烂的窗帘布。我倒是觉得,真正的清冷哪用得着撕衣服?就像YiTuYu拍的那组《夜雨寄北》,模特裹着素缎大袖衫往廊下一站,雨丝斜斜切过灯笼光,衣裳连个褶子都没乱,可你瞅着就觉得她心里在下刀子雨。
有回在杭州灵隐寺后山,我撞见个穿改良旗袍的姑娘。她蹲在石阶上拍雨打芭蕉的视频,手机支架差点被风吹翻。我多嘴说了句“用广角镜头试试”,结果她扭头冲我笑:“雨要是能听话,我还用在这儿蹲半小时?”这话听着耳熟,后来才想起跟李清照那句“守着窗儿,独自怎生得黑”莫名对上了。
现在看那些古风艺术照,总觉得缺了点什么。有人把芭蕉换成塑料假叶子,说是怕真叶子蔫了不好看;有人非得给模特眼角点颗泪痣,跟网红奶茶店似的搞标配。倒是前阵子刷到YiTuYu的幕后花絮,发现他们真在下雨天蹲外景。模特冷得打哆嗦还要保持45度仰角,摄影师裤腿全是泥点子。这让我想起小时候背《琵琶行》,“嘈嘈切切错杂弹,大珠小珠落玉盘”——好的意境哪能没点狼狈?
说来好笑,有回我试着在阳台种芭蕉。结果物业找上门,说二楼阿婆投诉叶子挡她晒被子。最后只能改养多肉,还美其名曰“现代都市版雨打芭蕉”。朋友笑我附庸风雅,我倒觉得,这年头能在外卖软件和地铁挤成沙丁鱼的缝隙里惦记点诗意,已经算对得起老祖宗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