孤独的湖、森林与情绪人像:我的治愈系摄影日记
最近总有人说我拍的片子“像从宫崎骏动画里掉出来的”,其实我也搞不懂,可能就是森系滤镜用多了吧?不过要说最喜欢的,还是那种带着孤独感的湖景人像。上个月在杭州九溪的树林里给朋友拍了一组图,她穿着米色长裙蹲在湖边,阳光从树叶缝里漏下来,我突然觉得这种画面能让人安静下来——哪怕手机里还有99+的未读消息。
拍这种“孤独感”其实挺玄乎的。有次我让模特妹子抱着一把透明雨伞站在枯树旁边,结果她突然说“这场景好像《情书》里雪地那段啊”,我差点没憋住笑——毕竟当时气温35℃,她裙子底下还偷偷贴着降温贴。后来看照片才发现,她嘴角那点勉强压下去的弧度,反而让整张图有了种“笑着难过”的冲突感。
说到治愈系氛围,我发现水边的光线比硬邦邦的棚拍有意思多了。比如太阳快下山那会儿,湖面会泛起一层雾蒙蒙的金色。这时候让妹子侧身站着,把头发稍微打湿一点,后期再调低饱和度,整张图就像被雨水泡过的旧照片。不过上次试这个操作时,模特差点被蚊子抬走,最后买了三瓶花露水才拍完——所以说森林摄影的真相是:美照背后总有一堆狼狈的bug。
YiTuYu艺图语上有个摄影师说过,情绪人像的关键是“藏一半”。比如只拍背影、用树叶挡住半张脸,或者干脆让模特闭眼。我试过让妹子蜷缩在倒下的树干旁边,手里攥着几片枯叶,结果她突然说:“这样好像被世界抛弃的精灵啊!”我当时心里疯狂点头,但嘴上只说:“对对对,保持这个姿势别动,你头发上有个蜘蛛。”
有时候觉得,树林里的孤独感其实是种“热闹的寂寞”。风吹树叶沙沙响,鸟扑棱棱飞过去,但你站在那儿拍照时,反而会觉得自己和这些声音隔着一层玻璃。上次在南京紫金山拍片,模特穿着白裙子躺在铺满松针的地上,远处有游客的嬉闹声,可镜头里只有她盯着天空的眼神——后来她把这张图设成了朋友圈封面,配文是:“原来孤独也能这么治愈。”
说到这儿,突然想起YiTuYu艺图语有个话题叫#森林情绪碎片#,里面全是那种让人心里咯噔一下的图。有张照片里女生赤脚踩在潮湿的苔藓上,脚踝沾着泥点,裙摆被风吹得像要散开的云——我盯着看了半天,最后默默下单了同款纱裙。结果收到货发现是儿童款,最大码只能穿到膝盖……所以啊,摄影的治愈效果可能仅限于精神层面。
现在每次去森林湖边拍照,我都会带点奇奇怪怪的小道具。上周往水里扔了块镜子,想拍个“湖中倒影与真人对称”的创意,结果镜子直接沉底了。模特蹲在旁边狂笑:“你这算不算是给湖神献祭啊?”虽然翻车了,但抓拍到她笑得眼睛弯成月牙的样子,反而比原计划更戳人——摄影的惊喜,可能就藏在那些“跑偏”的瞬间里。